人們對恒溫油浴鍋的認識較早見于八十年代實驗室中,多用于實驗室中器皿的恒溫加熱使用,但我們回顧歷史,恒溫油浴鍋實在什么時候出現的呢其實如果追溯恒溫油浴鍋的歷史,其在中國古代社會便早已出現,人們在燒煮食物的過程中發現采用隔水對某些食物進行加熱烹煮的時候食物不會因為過熱而變焦,在現代科學文明來看這屬于一種傳熱介質的加熱方法,這伴隨著我國古代華夏先民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歷史,直到上個世紀一些化學物理學家在實驗過程中因為特殊需要才將水浴這種特殊的加熱方式融入儀器設備的技術當中去才發明出現了現在的恒溫油浴鍋設備,而恒溫油浴鍋同時也是現在對一些物品乃至化學藥品的干燥和蒸餾其這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分析行業、環??平痰刃袠I的*工具。 發展至今,水浴作為一種日常使用的工作方式,已逐漸演變出了以水浴為核心的工業實驗產品,例如恒溫恒溫油浴鍋,其中又分為單孔、多孔等,水浴恒溫振蕩器、低溫恒溫水浴等,其多以水浴為技術工藝來實現一些特定的儀器功能為目的的發明,從現代化工儀器設備的技術發展來看無論在當今還是將來恒溫油浴鍋都是在試驗室加熱儀器中*的一種常規設備。另外在因為水浴介質為水,無法突破100℃的基礎上,我們還衍生出了油浴鍋等一系列產品。它們的優勢是可以恒定的對一些物質進行加溫和進行必要嚴格的溫度控制,可以說可控性顯得非常強。放眼未來,在以水浴為基礎的基石上,我相信我們還能開發出更加完善,適應性、實用性更強的產品,使我們的實驗更加得心應手。
恒溫油浴鍋一般都采用水槽式結構。分內外兩層,內層用鋁板或不銹鋼板制成內膽。膽內底部設有電熱管和托架。電熱管是銅質管,管內裝有電爐絲并用絕緣材料包裹,有導線連接溫度控制器。外殼用薄鋼板制成,外殼與內膽之間填充石棉等絕熱材料。溫度控制器的全部電器部件均裝在恒溫油浴鍋右側的電器箱內,控制器所帶的感溫管則插在內膽中。電器箱表面顯示和操作面板。恒溫油浴鍋左下側有放水閥門。
1、AL:超溫報警參數,當溫度超過AL值時ALM指示燈亮。
2、HY:主輸出回差,防止繼電器頻繁動作。
3、P:為比例帶,即比例控制值,儀表以設定值為中心P值分布在設定點兩邊,在P值范圍內儀表以PID方式工作。
4I:用于消除靜差,太小會引起溫度過沖。一般10-40秒。
5、T:為加熱輸出循環周期,即繼電器工作循環周期,T值小控制效果好,但T值太小繼電器會因頻繁工作而減少壽命。一般T值取20-60秒。
6、SC:誤差修正。
7、LCK:參數鎖定,防止誤操作。